守灵时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?

当尘埃落定,一个人离开人世,亲人们会为其安排守灵作最后的告别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,也是对逝去的先人的尊重,那么守灵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?在守灵时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?

守灵

守灵的起源

守灵一词,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守护在灵床、灵柩或者灵位旁边,它最早见于明末作家凌濛初写的话本小说《初刻拍案惊奇》一书中:”儿媳两个也不守灵。“在清代曹雪芹写成的《红楼梦》一书中,对于守灵也有描述:”宝玉 、贾环 、贾兰是亲孙,年纪又小,都应守灵。

由此可以看得出,在明清时期守灵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。其实,在这之前,守灵一直存在,只不过没有体现在文学中。像再早千古一帝秦始皇命丧于沙丘,而在之前,早已知命不休矣,大造地下皇宫,来安葬死后的自己。在死后到下葬的这段时间里,必然会有人守护,想必是最早的守灵起源了。

守灵

为何守灵

守灵愈来愈成为一种习俗,为人们所遵循,之所以会守灵有下列几方面的原因:

一是在古代,人们笃信人死后,有魂灵,而魂灵所去往的地方是阴间。当一个人去世后,他首先会到阴间探探路,而后回到家里看一看在世的亲人。而家人为其设立灵堂,在旁边点上灯,正是为其照亮回家的路,以防在路上迷失方向。

二是人死后,亲人要遥寄哀思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停灵”(正因为有停灵,才有守灵)。停灵的时间基本上是三天,在这三天里,亲人与去世的人倾诉要说的话,作最后的告别。周朝时期,《礼记》一书中,曾这样描述:“三日而后殓者,……孝之心亦益已衰”。

三是在人死后,亲人要通知故人、亲朋好友作别;还要做一些入殓、下葬的准备工作。在这期间“家室之计,衣服之具亦已成矣。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。”意思是,当先人去世后,为其临走前准备的衣服、器具都安排妥当,远方的亲戚在这段时间里也能够赶来:白天安排各项筹备事情,夜里守灵,一切便变得紧张、有序。

守灵

守灵之时有哪些注意的地方

值得一提的是,灵堂大多设在家中,而随着时代的发展,现在也有设在殡仪馆里。但是不管在哪守灵,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一样的:

一是守灵之时,要穿素装,并且神情庄重,女子不得浓妆艳抹,佩戴首饰,披头散发。切不可穿着随意、邋里邋遢、嬉笑打闹,以表示对先人的尊重。

二是守灵之时,孕妇、产妇或者流产的女子都不可以进入灵堂,如果万不得已,必须要去的话,这些女子要穿着颜色五种以上的衣服上前祭拜,以免给自己带来晦气。

三是守灵之时,如果先人尸体出现了腐烂、有异味,切不可口出嫌弃之语,要对其进行清洁、整理。

四是守灵之时,不可因为遗嘱、财产、下葬等问题在灵堂之前发生口角和争吵。也就是说,在此时,纵使有天大的委屈,也要暂时忍让,待到送走先人,让其体面地离开后,再解决也不迟。

守灵

五是守灵之时,男女不可在灵堂内发生暧昧之举,也不可在其中发生各种淫乱行为,不然轻者霉运不断;重者有血光之灾。

六是守灵之时,如果子孙中有结婚但是没有超过百日的,要穿戴红白孝布,以免喜煞冲白煞,从而让先人在西行路上路遇坎坷;另外,如果有胆量非常小的后生,非常惧怕丧葬之事,最好提前做好回避,以免受到惊吓。

七是守灵之时,要避免猫、狗等动物靠近灵柩、尸体。这是因为在人死后,尸体周围会有大量的阴离子存在,而猫、狗的毛发上存在巨大的静电,两者接触时,会刺激先人尸体皮肤组织发生活动。从行为表现来看,就是动物跳过尸体的时候,尸体会突然直立起来,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“诈尸”。如果出现“诈尸”,定然会给肃穆的灵堂,增添更多的恐怖。

发表评论